近期,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住房建設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水利部等四部委發(fā)布了《深化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實施方案》,部署了“十三五”期間的相關工作。 特別是建議持續(xù)改進源頭污染控制,不應盲目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新建污水處理廠。 筆者認為,本要求的目的是及時糾正一些地方在處理黑臭水方面的自吹自擂和以馬當先等錯誤做法,減少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不必要的浪費。
我們先盲標吧。目前,許多城市污水處理達到了一級甲類排放標準,這是目前城市污染物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中的最高標準。事實上,有些地方急功近利,有些地方跟風盲目提高排放標準,要求污水水質達到地面水平的 IV 級標準,有些地方要求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水質達到地面水的 III 級標準。這就意味著,按照甲級標準,COD 濃度應降低60% ,氨氮濃度應降低80% ,這將使建設和處理成本增加一倍。以河南省鄭州市上區(qū)第二個污水處理工程為例,污水標準由原來的“地面三級標準”降至“地面四級標準”后,單是投資總成本便下降約百分之三十六。盲標既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jù),又缺乏長期的內在動力,遲遲容易出現(xiàn)敷衍、欺詐,最終這些額外的投資只會白白浪費。
再說盲目擴建污水處理廠。中央環(huán)保督察通報了多起污水收集處理、黑臭水體治理典型案例。有些地方不注重源頭管理,只想在底層。工廠講究光網(wǎng),污水不要分流,更不要收集。于是,污水處理廠越建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但進水濃度卻越來越低。最終陷入一邊水環(huán)境長期得不到改善甚至惡化,另一邊大量污水處理廠長期空轉的怪圈。例如,2021年4月,第四中央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fā)現(xiàn),江西省南昌市大量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收集。全市最大的青山湖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污水50多萬噸,但進水COD濃度太低,甚至低于污水排放標準。清水進出,2018-2020年進水COD濃度逐年下降,而南昌市每月要為污水處理廠支付1000多萬元。如果不解決污水處理廠低效甚至無效運行的問題,盲目搞新擴建無疑會造成治污資源的巨大浪費。
這就是我們目前黑臭水體環(huán)境治理中看似社會矛盾卻又很常見的兩大主要問題:不是生活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濃度太高,反而是進水濃度太低;不是一個污水處理廠處理技術能力太小,反而是收集的污水量太少。
黑色臭水體出現(xiàn)在水中,根部在岸上,核心在管網(wǎng)中。 污水處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統(tǒng)籌推進。 作者認為,對黑臭水體進行治理,消除污水收集和直接排放的空白區(qū)是當務之急。 對污水管網(wǎng)進行檢查、改造和建設,提高污水收集率和進水濃度,是關鍵。 在相關工作到位、確實必要的前提下,在充分考慮成本和技術的基礎上,聯(lián)合開展污水處理廠的招投標擴建工程,才是科學合理的。 否則,只能把車放在馬前面,造成浪費。
聲明:所載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創(chuàng)和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